本文是学习GB-T 33703-2017 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气象站观测的基本要求及观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自动气象站进行地面气象观测。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1221—2014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地面气象站
QX 4—2015 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
QX/T 45—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QX/T 118—2010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QX/T 45—200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QX/T 45—2007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气象要素 meteorological element
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天气现象。
[QX/T 45—2007,定义3.1]
3.2
自动气象站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能自动进行地面气象要素观测、处理、存储和传输的仪器。
3.3
元数据 metadata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数据内容、质量、条件和其他特性的数据,其基本功能是对数据的描述。
[QX/T 45—2007,定义3.22]
根据设站目的,可开展下列一项或多项观测:
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地温、能见度、雪深、蒸发、日照、辐射以及其他气象要素。
观测项目一般采用北京时,辐射和日照观测采用地方时。
GB/T 33703—2017
观测项目一般宜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辐射和日照以地方时24时为日界。
具有自动校时功能,以北京时为准,误差不大于30 s。
选择能够代表应用或研究区域的地点开展观测:
用于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应符合 GB31221—2014
第3章的要求,对干其他可
根据服务对象和要求确定;
应根据观测项目选择场地大小;
—
应设立明显标志,易受牲畜、动物或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宜在场地四周设置围栏;
— 宜在观测场地设置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警示牌;
— 宜按照 QX4—2015 的要求设置防雷设施;
——应测定观测场地中心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应建立包含以下内容的气象观测元数据档案,并记录变化信息:
——观测台站:台站名称、观测模式、区站号、地理位置;
——地理环境:地表覆盖、地形特征、由于仪器安装方位使观测数据受外部的影响、观测场周边环境
及对观测数据的影响;
——观测要素:要素值名称、测量单位、观测时间;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数据质量信息;
—
观测仪器信息:仪器测量范围、传感器距地高度、仪器校准时间、最近校准日期、时间和有效期、
仪器型号和序列号、仪表定期维护情况、仪器使用日期和时间。
自动气象站包括传感器、采集器、供电单元、结构和安装附件等,测量性能应符合表1要求。
表 1 自动气象站测量性能要求
|
|
|
|
---|---|---|---|
|
450 hPa~1100 hPa | 0.1 hPa |
|
|
|
|
|
|
|
|
|
|
|
|
|
|
0 m/s~60 m/s | 0.1 m/s |
|
GB/T 33703—2017
表 1 ( 续 )
|
|
|
|
---|---|---|---|
|
0 mm/min~4 mm/min
|
0.1 mm |
|
0 mm~400 mm(称重) | 0.1 mm |
|
|
|
|
|
|
|
|
|
|
|
|
0.1 ℃ |
|
|
|
|
|
|
10 m~30000 m | 1 m |
|
|
0 cm~150 cm | 0.1 cm |
|
|
0 mm~100 mm | 0.1 mm |
|
|
0 h~24 h | 60 s |
|
|
0 W/m²~2000 W/m² | 5 W/m² |
|
|
应符合下列要求:
- 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布局和安装见 QX/T 45—2007; —
其他,相邻仪器之间应遵循互不影响观测数据质量的原则。
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定期维护观测场地和仪器设备,清洁仪器,记录设备状态信息;
——每年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测;
— 发现仪器有故障时,及时维修或更换;
——使用检定或校准合格的仪器。
自动气象站观测的各要素采样频率应符合表2的要求。
GB/T 33703—2017
表 2 气象要素采样频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应符合下列要求:
——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地温、分钟能见度、辐射采用算术平均法,见
A.1.1。
— 风速、10 min 能见度采用滑动平均法,见 A.1.2。
——风向采用单位矢量平均法,见A.1.3。
——各要素的极值和最大值采用极值算法,见 A.2。
降水量、蒸发量、日照采用累计值算法,见 A.3。
应符合 QX/T 118—2010 第3章的要求。
数据文件可参考附录 B, 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站点基本信息;
——要素观测值;
——数据质量控制信息。
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测站名称及代码;
— 观测场地纬度;
GB/T 33703—2017
— 观测场地经度;
——观测场地海拔高度;
——观测方式。
应包含以下内容:
— 观测时间;
— 各要素分钟观测数据;
——各要素小时观测数据;
——各要素极值及极值出现时间。
至少包含观测数据的以下标识内容:
——正确;
——可疑;
— 错 误 ;
— 缺测;
— 修 改 。
应具备数据存储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
—— 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存储应满足存储1 h 的采样瞬时值、7 d
的瞬时气象(分钟)值、1
月的正点气象要素值,以及相应的导出量和统计量等。
— 其他宜参照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规定要求。
应具备数据传输功能,具有通用数据通信接口,支持有线或无线数据传输:
-— 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应支持主动传输和被动响应传输两种方式;
——其他应支持主动传输或被动响应传输方式。
GB/T 33703—2017
(规范性附录)
算 法
A. 1 平均值算法
A. 1. 1 算术平均法
计算公式见式(A. 1):
式中:
style="width:1.26669in;height:1.04676in" />
……………
………… (A.1)
y 观测时段内气象要素的变量平均值;
y;— 观测时段内第 i
个气象要素变量的采样样本,其中"错误""可疑"等非“正确”的样本应丢弃
而不用于计算;
N—— 观测时段内的样本总数,由采样频率和平均值时间区间决定;
m— 观测时段内的"正确"的样本数(m≤N),
正确样本数小于或等于样本总数的66%(2/3)时,
Y 标识为“缺测”。
注:当 m=N 且N≤10
时,可使用去尾平均法计算,将一组数据的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去掉后计算其余数值
的平均值,使平均值集中趋势强。
A. 1.2 滑动平均法
计算公式见式(A.2):
style="width:1.35999in;height:1.01332in" /> ……… … ………… (A.2)
式中:
Y,—— 第 n 次计算的气象要素的变量平均值;
y;—— 第 i
个样本值,其中:“错误""可疑"等非"正确”的样本应丢弃而不用于计算;
a — 在移动着的平均值时间区间内的第1个样本;
当 n≤N 时 a=1;
当 n>N 时 a=n-N+1;
N 是平均值时间区间内的样本总数。
m— 在移动着的平均值时间区间内"正确"的数据样本数(m≤N)。
A. 1.3 单位矢量平均法
计算公式见式(A.3):
式中:
Wp 观测时段内的平均风向;
style="width:2.08671in;height:0.74668in" />
… … … … … … … … … …(A.3)
GB/T 33703—2017
X 观测时段内单位矢量在 x 轴(西东方向)上的平均分量:
style="width:2.2999in;height:0.70664in" />
y 观测时段内单位矢量在y 轴(南北方向)上的平均分量:
style="width:2.27992in;height:0.71324in" />
D;— 观测时段内第 i 个风矢量的幅角(与y 轴的夹角);
N 观测时段内的样本总数。
根据X 、Y 的正负,按下列方法对W, 进行修正:
X>0 、Y>0,Wp 无需修正;
X>0 、Y\<0 或 X\<0 、Y\<0,W 加180°;
X\<0 、Y>0,Wo 加360°。
A.2 极值算法
极值算法如下:
a) 最大风速从10 min 滑动平均风速值中选取,并记录相应的风向和时间。
b) 能见度极值从小时内十分钟平均能见度中选取,并记录时间。
c) 其他要素的极值(含极大风速)均从瞬时值中选取,并记录时间。
A.3 累计值算法
计算公式见式(A.4):
style="width:1.21996in;height:0.70664in" />
… … … … … … … … … … …(A.4)
式中:
Y - 观测时段内气象要素变量的累计值;
y;—— 观测时段内气象要素变量的第 i
个采样瞬时值(样本),其中:“错误""可疑”等非“正确”的
样本应丢弃而不用于计算,即令y;=0;
N—— 观测时段内的样本总数。
GB/T 33703—2017
(资料性附录)
数据文件格式和终端命令
B.1 数据文件格式
B.1.1 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B.1.1.1 文件名
GGYYMMDD.DAT, 简 称GG 文件。其中:GG
为指示符,表示为常规气象要素数据;YY 为年份
的后两位,MM 为月份,DD 为日期,月份和日期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DAT
为固定编码。
B.1.1.2 文 件 形 成
B.1.1.2.1
该文件每日一个,采用定长的随机文件记录方式写入,每一条记录256Byte,
记录尾用回车换
行结束,ASCII 字符写入,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B.1.1.2.2
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是否存
在,如无该日分钟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则生成该文件,要素位置一律存相应长度的"-"字符(即减
号)。
B.1.1.2.3 文件内容按北京时计时。
B.1.1.3 文件内容
B.1.1.3.1
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的第1条记录为本站当日基本参数,内容及排列顺序见表
B.1。
表 B.1 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基本参数行格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703—2017
表 B.1 (续)
|
|
|
|
|
|
---|---|---|---|---|---|
|
|
|
|
320 cm地温传感器标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cm地温传感器标识 |
|
|
|
|
|
10 cm地温传感器标识 |
|
|
|
|
|
15 cm地温传感器标识 |
|
|
|
|
|
20 cm地温传感器标识 |
|
|
|
|
|
40 cm地温传感器标识 |
|
|
|
|
|
80 cm地温传感器标识 |
|
|
|
|
|
160 cm地温传感器标识 |
|
|
|
|
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风速传感器距地(平台)高度、平台距地高度:保留1位小数,原值扩
|
B.1.1.3.2
文件中每分钟为一条记录,每小时60条记录。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当 H>20 时 ,N=(H-20)×60+M+1; 当 H≤20 时 ,N=(H+4)×60+M+1; 式中:N
为记录
号 ,H 为北京时的小时,M 为北京时的分钟。
B.1.1.3.3
文件中第1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48个要素的分钟值和对应在数据质量控制标志(部分要
素位定义为保留位),以 ASCII 字符写入,除本站气压、能见度为5 Byte
外,每个要素长度为4 Byte,最
后两位为回车换行符,内容和排列顺序见表B.2。
表 B.2 分钟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各要素位长及排列顺序
|
|
|
|
|
|
---|---|---|---|---|---|
|
|
|
|
10 min平均风向 |
|
|
2 min平均风向 |
|
|
10 min平均风速 |
|
|
2 min平均风速 |
|
|
|
|
GB/T 33703—2017
表 B.2 ( 续 )
|
|
|
|
|
|
---|---|---|---|---|---|
|
|
|
|
10 cm地温 |
|
|
|
|
|
15 cm地温 |
|
|
|
|
|
20 cm地温 |
|
|
|
|
|
40 cm地温 |
|
|
|
|
|
80 cm地温 |
|
|
|
|
|
160 cm地温 |
|
|
|
|
|
320 cm地温 |
|
|
|
|
|
|
|
|
|
|
|
|
|
|
|
|
|
1 min平均能见度 |
|
|
|
|
|
10 min平均能见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cm地温 |
|
|
||
若要素缺测,除有特殊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均存入一个"/"字符,若因无传感器或停用,
当使用湿敏电容测定湿度时,除在湿敏电容数据位写入相应的数据值外,同时应将求出的相对湿度值存入相
现在天气现象编码按WMO有关自动气象站SYNOP天气代码表示,每种天气现象2位,最多存入6种现
|
B.1.1.3.4 数据存储各要素值不含小数点,具体规定见表B.3。
GB/T 33703—2017
表 B.3 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各要素记录单位和存储规定
|
|
|
|
---|---|---|---|
|
0.1 hPa |
|
|
|
|
|
|
|
|
|
|
|
0.1 hPa |
|
|
|
|
|
|
|
0.1 mm |
|
|
|
|
|
|
|
0.1 m/s |
|
|
|
0.1 mm |
|
|
|
1 m |
|
|
|
1 cm |
|
B.1.2 自动气象站状态信息文件
B.1.2.1 文件名
STYYMMDD.DAT, 简 称 ST 文件。其中:ST
为指示符,表示为自动气象站状态信息;YY 为年份
的后两位,MM 为月份,DD 为日期,月份和日期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DAT
为固定编码。
B.1.2.2 文件形成
B.1.2.2.1
该文件每日一个,采用定长的随机文件记录方式写入,每一条记录249 Byte,
记录尾用回车
换行结束,ASCI 字符写入,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B.1.2.2.2
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状态信息文件是否存在,如无
该日状态信息文件,则生成该文件,要素位置一律存相应长度的"-"字符(即减号)。
B.1.2.2.3 文件内容按北京时计时。
B.1.2.3 文件内容
B.1.2.3.1
状态信息文件的第1条记录为本站当日基本参数,内容及排列顺序见表 B.4。
表 B.4 状态信息文件基本参数行格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703—2017
表 B.4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1.2.3.2
文件中每分钟为一条记录,每小时60条记录。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当 H>20 时 ,N=(H-20)×60+M+1; 当 H≤20 时 ,N=(H+4)×60+M+1; 式中:N
为记录
号,H 为北京时的小时,M 为北京时的分钟。
文件中第1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各采集器、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以 ASCII
字符写入,每个要素长
度为4 Byte,最后两位为回车换行符,内容和排列顺序见B.5。
表 B.5 状态信息文件工作状态值位长及排列顺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703—2017
表 B.5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分采集器或智能传感器不存在时,相应的供电电压、供电状态、主板温度、A/D状态、计数器状态位置应填
|
GB/T 33703—2017
表 B.6 自动气象站工作状态值存储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703—2017
B.2 终端操作命令
B.2.1 终端命令的分类
终端操作命令为主采集器和终端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命令,以实现对主采集器各种参数的传递
和设置,从主采集器读取各种数据和下载各种文件。按照操作命令性质的不同,分为监控操作命令、数
据质量控制参数操作命令、观测数据操作命令和报警操作命令四大类。
B.2.2 格式一般说明
格式一般说明如下:
a)
各种终端命令由命令符和相应参数组成,命令符由若干英文字母组成,参数可以没有,或由一
个或多个组成,命令符与参数、参数与参数之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本书中用"."表示);
b) 监控操作命令分一级和二级,若为二级命令时,
一级与二级命令之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
c)
在监控操作命令中,若命令符后不附带参数,则为读取数据采集器中相应参数;
d) 命令符后加"/?"可获得命令的使用格式;
e) 在计算机超级终端中,键入控制命令后,应键入回车/换行键,用" √
"表示;
f) 返回值的结束符均为回车/换行;
g) 命令非法时,返回出错提示信息“BAD COMMAND”;
h) 本格式中返回值用“\<>”给出;
i) 若无特殊说明,本部分中使用 YYYY-MM-DD HH:MM:SS表示日期、时间格式。
B.2.3 监控操作命令
B.2.3.1 设置或读取数据采集器的通信参数(SETCOM)
命令符:SETCOM
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奇偶校验停止位
示例:若数据采集器的波特率为9600
bps,数据位为8,奇偶校验为无,停止位为1,若对数据采集器进行设置,键入
命令为:
SETCOM9600.8N. 1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为读取数据采集器通信参数,直接键入命令:
SETCOM
正确返回值为\<9600 .8↓N.1>。
B.2.3.2 设置或读取数据采集器的 IP 地 址(IP)
命令符:IP
参数:IPv4 格式地址
示例:若数据采集器用于网络通信的IP
为192.168.20.8,对数据采集器进行设置,键入命令为:
192.168.20.8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为读取数据采集器 IP 参数,直接键入命令:
IP
正确返回值为\<192.168.20.8>。
GB/T 33703—2017
B.2.3.3 读取数据采集器的基本信息(BASEINFO)
命令符:BASEINFO
参数:生产厂家型号标识采集器序列号软件版本号
返回值格式如下:
\<BASEINFO 4> √表示 BASEINFO 命令有4条返回信息
\<mC xxxxxxxx> √表示生产厂家编码
\<MODEL xxxxxxxx> √ 表示采集器型号
\<ID xxxxxxxx> √表示采集器序列号
\<Ver xxxxxxx) 表示软件版本号
注: √表示回车(CR), 即 chr(13),下同。
B.2.3.4 数据采集器自检(AUTOCHECK)
命令符:AUTOCHECK
返回的内容包括数据采集器日期、时间,通信端口的通信参数,采集器机箱温度、电源电压,各分采
集器挂接状态,各传感器开启或关闭状态。
返回值格式如下:
\<AUTOCHECK 24>↓表示 AUTOCHECK 命令有24条返回信息
\<DATE 2012-08-01> √表示采集器日期
\<TINE 10:28:58> √表示采集器时间
\<COM 96008 N1> √表示通信端口的通信参数
\<MACT 7.2> √表示采集器机箱温度
\<DC##.#> √ 或\<AC##.#> √ 表示直流或交流电源
\<TARH1> √ 或\<TARH0> √ 表示温湿度分采挂接状态
\<EATH1> √ 或\<EATH 0>↓表示地温分采挂接状态
\<WD1> √ 或\<WD0> √ 表示风向传感器开启或关闭状态
\<WS1>V 或\<WS0> √ 表示风速传感器开启或关闭状态
\<TO1> √ 或 \<TO0> √ 表示温度传感器开启或关闭状态
\<U1> √ 或\<UO> √ 表示湿度传感器开启或关闭状态
\<RAT1> √ 或\<RATO> √ 表示翻斗雨量传感器开启或关闭状态
\<P1> √ 或\<PO> √ 表示气压传感器开启或关闭状态
\<VI1> √ 或\<VI0> √ 表示能见度传感器开启或关闭状态
\<LE1> √ 或\<LEO> √ 表示蒸发传感器开启或关闭状态
\<RAW1> √ 或\<RAWO> √ 表示称重雨量传感器开启或关闭状态
B.2.3.5 设置或读取数据采集器日期(DATE)
命令符:DATE
参数:YYYY-MM-DD(YYYY 为年,MM 为月,DD 为日)
示例:若对数据采集器设置的日期为2015年7月21日,键入命令为:
DATE2015-07-21
返回值:\<F>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的日期为2015年10月1日,读取数据采集器日期,直接键入命令:
DATE
GB/T 33703—2017
正确返回值为\<2015-10-01>。
B.2.3.6 设置或读取数据采集器时间(TIME)
命令符:TIME
参数:HH:MM:SS(HH 为时,MM 为分,SS 为秒)
示例:若对数据采集器设置的时间为12时34分00秒,键入命令为:
TIME 12:34:00
_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的时间为7时04分36秒,读取数据采集器时间,直接键入命令:
TIME
正确返回值为\<07:04:36>。
B.2.3.7 设置或读取气象观测站的区站号(ID)
命令符:ID
参数:台站区站号(5位数字或字母)
示例:若所属气象观测站的区站号为57494,则键入命令为:
ID 57494
_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中的区站号为 A5890, 直接键入命令:
ID
正确返回值为\<A5890>。
B.2.3.8 设置或读取气象观测站的纬度(LAT)
命令符:LAT
参数:DD.MM.SS(DD 为度,MM 为分,SS 为秒)
示例:若所属气象观测站的纬度为32°14'20",则键入命令为:
LAT 。32.14.20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中的纬度为42°06'00",直接键入命令:
LAT
正确返回值为\<42.06.00>。
B.2.3.9 设置或读取气象观测站的经度(LONG)
命令符:LONG
参数:DDD.MM.SS(DDD 为度,MM 为分,SS 为秒)
示例:若所属气象观测站的纬度为116°34'18",则键入命令为:
LONG 116.34.18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中的纬度为108°32'03",直接键入命令:
LAT
正确返回值为\<108.32.03>。
B.2.3.10 设置或读取地方时差(TD)
命令符:TD
GB/T 33703—2017
参数:分钟数。取整数,当经度≥120°为正,\<120°为负。
示例:若所属气象观测站的纬度为116°30'00",则地方时差为-14
min,键入命令为:
TD 14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中的地方时差为一35,直接键入命令:
TD
正确返回值为\<-35>。
B.2.3.11 设置或读取观测场拔海高度(ALT)
命令符:ALT
参数:观测场拔海高度。单位为米(m),
取1位小数,当低于海平面时,前面加"一"号。
示例:若所属自动气象站观测场的拔海高度为113.6 m,则键入命令为:
ALT 113.6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中的观测场拔海高度为-11.4,直接键入命令:
ALT
正确返回值为\<— 11.4>。
B.2.3.12 设置或读取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ALTP)
命令符:ALTP
参数: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单位为米(m),
取1位小数,当低于海平面时,前面加“- ”号。
示例:若所属自动气象站的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为106.3 m, 则键入命令为:
ALTP,106.3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中的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为-10.2,直接键入命令:
ALTP
正确返回值为\<-10.2>。
B.2.3.13 读取主采集箱门状态(DOOR)
命令符:DOOR
参数:主采集箱门的状态,用"0","1"表示,"0"表示打开或未关好,"1"表示关上。
示例:若主采集器门已关上,直接键入命令:
DOOR
正确返回值为\<1)。
B.2.3.14 读取数据采集器机箱温度(MACT)
命令符:MACT
参数:机箱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取1位小数。
示例:若数据采集器机箱温度为7.2℃,直接键入命令:
MACT
正确返回值为\<7.2>。
B.2.3.15 读取数据采集器电源电压(PSS)
命令符:PSS
GB/T 33703—2017
参数:无。返回采集器当前的供电主体和电源电压值。返回格式见表B.7。
表 B.7 数据采集器电源电压命令返回格式
|
|
---|---|
|
|
|
|
示例:若数据采集器为蓄电池供电,其电压值为12.8,键入命令:
PSS
正确返回值为\<DC,12.8>。
B.2.3.16 设置或读取各传感器状态(SENST)
命令符:SENST ×××
本命令的一级命令符,分别与各传感器状态相对应,×××为传感器标识符,由1~3位字符组成,
对应关系见表B.8。
表 B.8 各传感器标识符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cm地温 |
|
|
|
|
|
10 cm地温 |
|
|
|
|
|
15 cm地温 |
|
|
|
|
|
20 cm地温 |
|
|
|
|
|
|
40 cm地温 |
|
|
|
|
80 cm地温 |
|
|
|
|
|
160 cm地温 |
|
|
|
|
|
320 cm地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703—2017
表 B.8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数:单个传感器的开启状态。用"0"或"1"表示,"1"表示传感器开启,"0"表示传感器关闭。
示例:若没有或停用蒸发传感器,则键入命令为:
SENSTLEO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能见度传感器已启用,直接键入命令:
SENST VI
_
正确返回值为\<1>。
B.2.3.17 读取数据采集器实时状态信息(RSTA)
命令符:RSTA
返回参数:主采集箱门状态、采集器的机箱温度、电源电压、各传感器状态。
主采集箱门状态、采集器的机箱温度、电源电压、各传感器状态返回格式分别与读取传感器状态的
返回格式相同。
B.2.3.18 设置或读取风速传感器的配置参数(SENCO)
命令符:SENCO XXX
GB/T 33703—2017
其中,XXX 为风速传感器的标识符
参数:三次多项式系数 a0、al、a2、a3。 系数之间用半角空格分隔。
示例:若10 m 风速与频率的关系为
V=0.1f,则多项式系数为0、0.1、0、0,键入命令为:
SENCOLWS.00. 100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风速与频率的关系为 V=0.2315+0.0495f,
则多项式系数为0.2315、0.0495、0、0,键入命令为:
SENCO,WS,0.2315.0.0495.0.0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数据采集器中的风速多项式系数为0.2315、0.0495、0、0,键入命令:
SENCO.WS
正确返回值为\<0.2315,0.0495.0。0>。
B.2.3.19 设置或读翻斗雨量传感器的配置参数(SENCO)
命令符:SENCOしXXX
其中,XXX 为传感器的标识符
参数:三次多项式系数 a0、al、a2、a3。 系数之间用半角空格分隔。
示例:若挂接的翻斗雨量计雨量与脉冲计数的关系R=0.1f,则多项式系数为0、0.1、0、0,键入命令为:
0.1.0.0
B.2.3.20 维护操作命令(DEVMODE)
命令符:DEVMODE XXX
其中,XXX 为称重式降水、蒸发传感器的标识符
参数:工作模式恢复时间。参数之间用半角空格分隔。工作模式:“0”表示正常工作,"2"表示维护
状态。恢复时间表示从维护状态自动回到正常工作模式的时间,单位为分钟,只用于工作模式"2"。
参数不保存,采集器重新上电后自动进入工作模式。
示例:若需对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维护30 min,则键入命令为:
DEVMODERAW230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维护完成,则键入如下命令立即恢复正常工作模式:
DEVMODE.RAW.0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数据采集器中已设置蒸发传感器在维护状态,维护时间为25min,
且维护过程已进行了10 min, 直
接键入命令:
DEVMODE LE
_
正确返回值为\<2し15>,表示维护时间还余15 min。
B.2.3.21 系统中分采集器配置(DAUSET)
命令符:DAUSET XXX
其中,XXX 为分采集器标识符,由4位字符组成,对应关系见表 B.9。
GB/T 33703—2017
表 B.9 各分采集器标识符
|
|
|
---|---|---|
|
|
|
|
|
|
参数:分采集器的配置。用“0”或“1”表示,"1"表示配置有相应分采集器,"0”表示没有配置相应分
采集器。
示例:若系统配置有地温分采集器,则键入命令为:
DAUSET EATH 1
_ _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系统没有配置地温分采集器,直接键入命令:
DAUSET.EATH
正确返回值为\<0>。
B.2.3.22 CF 卡模块配置(CFSET)
命令符:CFSET
参数:系统没有配置CF 卡,参数为“0”,如配置有 CF 卡,参数为“1”
示例:当前系统配置有CF 模块,则键入命令为:
CFSET. 1
返回值: \<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系统没有配置 CF 卡,直接键入命令:
CFSET
正确返回值为\<0>。
B.2.3.23 读取主采集器工作状态(STATMAIN)
命令符:STATMAIN
示例:读取主采集器当前工作状态,则键入命令为:
STATMAIN
返回值:STATMAIN0 126.1 225 0.001025.01.0.0 0 576.256
返回值的数据格式见表B.10。
表 B.10 主采集器工作状态顺序及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703—2017
表 B.10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2.3.24 读取温湿度分采集器工作状态(STATTARH)
命令符:STATTARH
示例:读取温湿度分采集器当前工作状态,则键入命令为:
STATTARH
返回值:STATTARH.0.126.1.225.0
返回值的数据格式见表 B.11。
GB/T 33703—2017
表 B.11 温湿度分采集器工作状态顺序及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2.3.25 读取地温分采集器工作状态(STATEATH)
命令符:STATEATH
示例:读取地温分采集器当前工作状态,则键入命令为:
STATEATH
返回值:STATEATHL0.126.1225 0.0
返回值的数据格式见表 B.12。
表 B.12 地温分采集器工作状态顺序及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703—2017
B.2.3.26 读取传感器工作状态(STATSENSOR)
命令符:STATSENSOR XXX
其中,XXX 为传感器标识符,见表 B.8。
示例:读取当前气温传感器工作状态,则键入命令为:
STATSENSOR TO
_
返回值:0
若不带参数,则返回当前所有传感器工作状态。
传感器工作状态标识见表 B.13。
表 B.13 传感器工作状态标识
|
描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2.3.27 读取自动气象站所有状态信息(STAT)
命令符:STAT
返回自动气象站所有状态信息,信息以定长方式传输,由命令标识、半角空格符、日期(yyyy-mm-
dd)、半角空格符、时间(hh:mm)、
半角空格符、状态数据组成,状态数据格式及排列顺序见表 B.14。
示例:读取当前自动站工作状态,则键入命令为:
STAT
返回值:STAT 2010-04-27.16:45.1020310234..…
表 B.14 STAT 命令状态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703—2017
表 B.14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分采集器或智能传感器不存在时,相应的供电电压、供电状态、主板温度、A/D状态、计数器状态位置应填
|
B.2.3.28 帮助命令(HELP)
命令符:HELP
返回值:返回终端命令清单,各命令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GB/T 33703—2017
B.2.4 数据质量控制参数操作命令
B.2.4.1 设置或读取各传感器测量范围值(QCPS)
命令符:QCPS XXX
其中,XXX 为传感器标识符,由1~3位字符组成,对应关系见表B.8。
参数:传感器测量范围下限传感器测量范围上限采集瞬时值允许最大变化值。各参数值按所测要
素的记录单位存储。某参数无时,用"/"表示。
示例:若气温传感器测量范围下限为-90℃,上限为90℃,采集瞬时值允许最大变化值为2℃,则键入命令为:
90.090.02.0
返回值:\<F>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读取采集器中湿敏电容传感器的设置值,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下限为0,上限为100,采集瞬时值
允许最大变化值为5,直接键入命令:
QCPS RH
正确返回值为\<01005>。
B.2.4.2 设置或读取各要素质量控制参数(QCPM)
命令符:QCPM XXX
其中,XXX 为要素所对应的传感器标识符,由1~3位字符组成,对应关系见表
B.8。 瞬时风速用
WS 表示,2 min 风速用WS2 表示,10 min 风速用WS3 表示。
参数:要素极值下限要素极值上限存疑的变化速率错误的变化速率最小应该变化的速率。各参数
按所测要素的记录单位存储。某参数无时,用"/"或"-"表示。
示例:
若气温极值的下限为-75℃,上限为80℃,存疑的变化速率为3℃,错误的变化速率5℃,最小应该变化的
速率0. 1℃,则键入命令为:
3.05.00.1
返回值:\<F>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读取瞬时风速的质量控制参数,瞬时风速的下限为0,上限为70.0,存疑的变化速率为10.0,错误
的变化速率为20.0,最小应该变化的速率为“- ”,直接键入命令:
QCPM.WS
正确返回值为\<0」70.0」10.0」20.0->。
B.2.5 观测数据操作命令
B.2.5.1 观测数据一般格式
返回数据格式为数据帧,采用ASCII 码,每个数据帧包括四个部分:
1) 数据帧标识字符串;
2) 站点区站号或代码;
3) 观测数据列表;
4) 结束标识符。
其中:数据帧标识字符串用1~6个字母表示,用来标识该数据帧的类型;结束标识符用回车/换行
表示。
在一条指令中,当下载多个时间数据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返回各时间的完整数据帧,若只有1个
或几个时间有数据,则按实有时间的数据返回。
若无返回值时,返回“F ”表示数据读取失败。
GB/T 33703—2017
观测数据列表包括观测时间组、各观测数据组索引标识、观测数据组索引指示数据的质量控制标志
组和所对应各观测数据组。
数据帧标识字符串、站点区站号或代码、观测时间、各观测数据组索引标识、质量控制标志组、观测
数据组以及观测数据组之间使用半角空格作为分隔符。
观测数据组索引由0和1指示,当某个传感器没有开启或停用,则相应的观测数据组索引置为0,
否则置为1。某个数据组的索引值为0时,则所对应的观测数据组省略,索引值为1时,则存在所对应
的观测数据组。
返回数据排列顺序如表B.15。
表 B.15 终端命令返回数据排列顺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B.2.5.2 下载分钟常规观测数据(DMGD)
命令符:DMGD
参数按如下三种方式给出:
不带参数,下载数据采集器所记录的最新分钟观测记录数据(最后一次下载结束以后的分钟观测记
录数据);
参数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下载指定时间范围内的分钟观测记录数据;
参数为:开始时间。n,下载指定时间开始的 n 条分钟观测记录数据。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格式:YYYY-MM-DD HH:MM
观测数据及排列顺序如表 B.16。
表 B.16 分钟常规观测数据返回内容及排列顺序
|
|
|
|
|
|
---|---|---|---|---|---|
|
|
|
|
|
|
|
|
|
|
|
0.1 mm输出1 1.0 mm输出10 |
|
|
|
|
|
0.1 mm输出1 1.0 mm输出10 |
|
2 min平均风向 |
|
|
|
|
|
2 min平均风速 |
|
|
|
|
|
10 min平均风向 |
|
|
|
0.1 mm输出1 1.0 mm输出10 |
|
10 min平均风速 |
|
|
|
0.1 mm输出1 1.0 mm输出10 |
|
|
|
|
|
1.2 ℃输出12 |
GB/T 33703—2017
表 B.16 ( 续 )
|
|
|
|
|
|
---|---|---|---|---|---|
|
|
|
|
|
0.1 mm输出1 1.0 mm输出10 |
|
|
|
|
1 min平均能见度 | 100 m输出100 |
|
|
12.3 hPa输出123 |
|
10 min平均能见度 | 100 m输出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cm地温 |
|
|
|
1 cm输出1 |
|
10 cm地温 |
|
|
|
|
|
15 cm地温 |
|
|
|
|
|
20 cm地温 |
|
|
|
|
|
40 cm地温 |
|
|
|
|
|
80 cm地温 |
|
|
|
|
|
160 cm地温 |
|
|
|
|
|
320 cm地温 |
|
|
|
|
|
|
0.1 mm输出1 1.0 mm输出10 |
|
|
|
当使用湿敏电容测定湿度时,将求出的相对湿度值存入相对湿度数据位置,在湿球温度位置以"*"作为识别
|
数据记录单位:以气象行业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为准,返回各要素值不含小数点,具体规
定如表B.17。
表 B.17 常规观测数据记录单位及存储规定
|
|
|
|
|
|
---|---|---|---|---|---|
|
0.1 hPa |
|
|
|
|
|
|
|
|
0.1 m/s |
|
|
|
|
|
0.1 mm |
|
|
0.1 hPa |
|
|
1 m |
|
|
|
|
|
1 cm |
|
|
0.1 mm |
|
|
|
|
GB/T 33703—2017
B.2.5.3 下载小时常规观测数据(DHGD)
命令符:DHGD
参数按如下三种方式给出:
不带参数,下载数据采集器所记录的最新小时观测记录数据(最后一次下载结束以后的小时观测记
录数据);
参数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下载指定时间范围内的小时观测记录数据;
参数为:开始时间 n,下载指定时间开始的n 条小时观测记录数据。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格式:YYYY-MM-DD,HH
观测数据及排列顺序如表B.18 所示。
表 B.18 小时常规观测数据返回内容及排列顺序
|
|
|
|
|
|
---|---|---|---|---|---|
|
|
|
|
|
|
|
|
|
|
|
0.1 mm输出1 1.0 mm输出10 |
|
|
|
|
|
|
|
2 min平均风向 |
|
|
|
|
|
2 min平均风速 | 2.7 m/s输出27 |
|
|
|
|
10 min平均风向 |
|
|
|
|
|
10 min平均风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3 hPa输出123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mm输出1 1.0 mm输出10 |
|
|
|
GB/T 33703—2017
表 B.18 ( 续 )
|
|
|
|
|
|
---|---|---|---|---|---|
|
|
|
|
|
0.1 mm输出1 1.0 mm输出10 |
|
|
|
|
|
0.1 mm输出1 1.0 mm输出10 |
|
|
|
|
1 min能见度 | 100 m输出100 |
|
|
|
|
10 min平均能见度 | 100 m输出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cm输出1 |
|
|
|
|
|
|
|
5 cm地温 |
|
|
|
|
|
10 cm地温 |
|
|
|
|
|
15 cm地温 |
|
|
|
|
|
20 cm地温 |
|
|
|
|
|
40 cm地温 |
|
|
|
|
|
80 cm地温 |
|
|
|
|
|
160 cm地温 |
|
|
|
|
|
320 cm地温 |
|
|||
当使用湿敏电容测定湿度时,除在湿敏电容数据位写入相应的数据值外,同时应将求出的相对湿度值存入相
“日、时”作为记录识别标志用,日、时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其中“日”是按北京时的日期;“时”是指正点
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存储内容统一定为地方平均太阳时上次正点观测到本次正点观测这一时段内的
小时降水量是从上次正点到本次正点这一时段内的降水量累计值,无降水时存入“0”,微量降水存入",";
|
GB/T 33703—2017
B.2.5.4 读取采样数据(SAMPLE)
能够读取采样数据的要素至少包括气温、相对湿度(湿敏电容或露点仪)、风向、风速、地温。
命令符:SAMPLE XX
其中,XX 为传感器标识符
参数:YYYY-MM-DD,HH:MM
返回值:指定传感器、指定时间内的采样值。其中数据帧标识字符串定义为“SAMPLE
XX”, 其 中 XX
为对应的传感器标识符,每个数据之间使用半角空格作为分隔符,各传感器返回数据的组数为分钟
内采样的频率。各要素的数据记录单位和格式与分钟观测数据相同。
B.2.6 报警操作命令
B.2.6.1 设置或读取大风报警阈值(GALE)
命令符:GALE
参数:大风报警阈值(单位为1 m/s)
示例:若大风报警阈值为17 m/s,则键入命令为:
GALE 17
_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中的大风报警阈值为20,直接键入命令:
GALE
正确返回值为\<20〉。
B.2.6.2 设置或读取高温报警阈值(TMAX)
命令符:TMAX
参数:高温报警阈值(单位为1℃)
示例:若高温报警阈值为35℃,则键入命令为:
TMAX 35
_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中的高温报警阈值为40,直接键入命令:
TMAX
正确返回值为\<40>。
B.2.6.3 设置或读取低温报警阈值(TMIN)
命令符:TMIN
参数:低温报警阈值(单位为1℃)
示例:若大风报警阈值为-10℃,则键入命令为:
TMIN し- 10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中的大风报警阈值为0,直接键入命令:
TMIN
正确返回值为\<0)。
B.2.6.4 设置或读取降水量报警阈值(RMAX)
命令符:RMAX
GB/T 33703—2017
参数:累计降水量报警阈值(单位为1 mm)
示例:若累计降水量报警阈值为50 mm, 则键入命令为:
RMAX,50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中的累计降水量报警阈值为100,直接键入命今:
RMAX
正确返回值为\<100>。
B.2.6.5 设置或读取采集器温度报警阈值(DTLT)
命令符:DTLT
参数:采集器主板温度报警阈值(单位为1℃)
示例:若采集器主板温度报警阈值为35℃,则键入命令为:
DTLT 。35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中的采集器主板温度报警阈值为40,直接键入命令:
DTLT
正确返回值为\<40>。
B.2.6.6 设置或读取采集器蓄电池电压报警阈值(DTLV)
命令符:DTLV
参数:采集器蓄电池电压报警阈值(单位为1 V)
示例:若采集器蓄电池电压报警阈值为20 V,则键入命令为:
DTLV 。20
返回值:\<F> 表示设置失败,\<T) 表示设置成功。
若数据采集器蓄电池电压报警阈值为10,直接键入命令:
DTLV
正确返回值为\<10>。
GB/T 33703—2017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3703-2017 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进一步学习